004【情緒表達】正確表達情緒,你要搬開這三顆大石頭——情緒表達障礙
【情緒表達】正確表達情緒,你要搬開這三顆大石頭 | 情緒表達障礙
你回家太晚,惹來 媽媽/女朋友 發脾氣:“干脆不要回來了!”這個時候,她的真實情緒,是憤怒還是其他呢?
男生被社會設計成一個只能堅強、不許軟弱的物種,所有的文化都在鼓勵我們壓抑痛楚。那麼請問,在你的生活中,這些痛楚都是如何排解與表達的呢?
按照情緒發生的先后,人類的情緒可以分為初級情緒與次級情緒。前者包括憤怒、欣喜等,是人因應外在事件而產生的最原始反應。而后者是經過個體的思考后,對初級情緒的再反應,往往會掩蓋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
【情緒顆粒】01:流一滴眼淚的8000種理由|情緒顆粒度
【情緒顆粒】02:情緒一片空白,人生就會一片空白|情緒日記
【情緒表達】01:就算你想要羞辱我,那也必須要我同意|情緒防身術
【情緒表達】02:正確表達情緒,你要搬開這三顆大石頭 |情緒表達障礙
我的工作之一,是主持節目。很多人認為,主持人就是說話的人。其實不是,主持人是聽故事、問問題的人。我在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我會想要抓住對方的情緒,抓住對方的信念,抓住對方的秘密。
也許有一些人會以為,明星們都很神秘,很少說出內心的感覺。可是實際上,在訪問的過程當中,明星們是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情緒的。
有一次我訪問成龍先生的時候,我問他是不是會很累,結果成龍大哥就哭了。另外有一次,錄《康熙來了》的時候,明星是舒淇,我也問了同樣的話,“這樣會不會很累?”結果舒淇也哭了。
“會不會很累?”這個問題聽起來很普通。在生活當中,加班加了一整天,回到家里面,爸爸媽媽或者是伴侶,多少會問一句“會不會很累啊?”“早點休息吧!”這樣子一個問題,在訪問的過程當中問出來,明星落下淚來,當然是因為心里面積壓了很久的情緒,聽到這麼一個問題,有感觸,就哭了。
這時候主持人不會很粗魯地追問說:“你為什麼哭啊?”主持人總是會迂回地問一下:“什麼樣的事情,讓你覺得最累?”受訪者都會說出TA落淚的原因。
我們在這邊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事情,落淚或者哭,這是情緒的抒發。可是接下來,說出了哭的理由,這是情緒的表達。我自己在主持的過程,或者我被别人訪問的過程當中,我也偶爾會落淚,我也偶爾會痛哭流涕。那個時候,對方一定會追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也會說出理由。這時候,我的情緒得到了表達。
我們在前面幾堂課當中,一步一步地摸索,要怎麼樣認識自己的情緒?你要怎麼樣知道自己跟别人有情緒?當然就是因為我們自己跟别人都把情緒順暢地表達出來。所以這堂課我們就要來聊,如果想要順暢地表達情緒,我們要搬掉路上擋住我們的哪三顆大石頭?
我們隨便看一下四週,就會發現,越是重視小孩教養的爸爸媽媽,越是喜歡把小孩送去上各種課,學網球、學畫畫。可是,很少有爸爸媽媽會讓小孩去學習,怎麼樣表達情緒?我們現在就要講到,表達情緒的這路上,擋住我們的三顆大石頭的第一顆石頭就是:表達情緒,在我們的教養當中,是不被鼓勵的,是被認為不恰當的。
我們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地在壓抑彼此的情緒。小孩子一哭,大人最常說的話就是“乖,不要哭不要哭”。或者小朋友太開心了,又叫又跳的時候,老師或者是家長也會提醒TA說“不要再發瘋了,安靜下來”。不管你是開心還是難過,最常得到的答案,都是“先不要這樣子”,這就是壓抑情緒。
聽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很奇妙?小孩子如果餓了,說肚子好餓,媽媽會很高興地馬上煮東西給TA吃,而且還很高興地講說“多吃一點,快快長大。”可是小孩子想哭的時候,媽媽卻會說“别哭,不要哭”,不覺得哭可以幫助人長大。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文化里面,長大或者懂事的一個線索,就是你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除了壓抑情緒之外,這條路上的第二顆大石頭,就是我們常常被灌輸一個態度,這個態度就是,如果你流露了情緒,你應該引以為恥。小孩子去醫院里面打針,很容易就因為害怕而掉眼淚。這時候我們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在旁邊說“怎麼膽子這麼小啊?你看,護士阿姨都在笑你了”;或者在學校里面,如果哭了、耍賴了,老師常常會說“你都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啊?”媽媽是在安慰我們,老師是在管教我們、斥責我們,可是背后的訊息都是一樣的,就是說“你的情緒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你的情緒在給大家添麻煩。”
長大以后,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情緒是很丟臉的事情。别人一問我們,“你剛才是不是真的生氣了?”或者問說“你剛才是不是很難過?”大家都會立刻否認說“没有啦,我没事,我很好。”
情緒的路上,第三顆大石頭就是:我們很容易用比較為大家所接受的情緒,去扭曲我們真正想要表達的情緒。我們會用其他的情緒去偽裝、去掩蓋我們想要表達的情緒。你可能也遇過類似的情況,像是週末約了朋友要出去玩,你答應了媽媽晚上11點之前會到家,可能玩的地方也很吵,没有接媽媽的電話,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半夜2點。這當中,每一分鐘媽媽都在擔心你的安全,媽媽的擔憂遠超過她的憤怒。可是,你躡手躡腳地回到家里面,發現客廳的燈還亮著.媽媽一看到你,第一個反應不是很高興地說:“啊,你安全没有事情,我剛才都白擔心了。好,回來就好了。”媽媽往往會發脾氣,她從她所要表達的情緒當中,選了“發脾氣”這個情緒,來讓你看到她有多擔心。
可是,你所收到的,就是媽媽的生氣。媽媽可能會罵你說:“怎麼這麼不聽話?你干脆在外面都不要回來好了!”你可能會頂嘴,說“我本來就不想住家里啊”,很生氣地把房門給關上。我當然相信,媽媽跟你,雙方都很懊惱,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就是很習慣用這種方式,來掩蓋、來扭曲我們本來真正想要表達的那個善意、那個溫暖、或者是關心。這就是我們在順利地表達自己情緒的路上,必須要搬開的第三顆大石頭。
講到這里,我就想到,在社交媒體上,面對著半生不熟的朋友們,我們真的比較容易擺脫情緒表達之路上面的這三顆大石頭。這當然就是為什麼,社交媒體上面,很多人會覺得負能量太多了。就是因為這些負能量,平常被壓抑、被扭曲、被引以為恥,反而是在社交媒體上,被宣泄了出來。
那麼,到底有没有可能,在我們真實的生活里面,開一扇小窗戶,讓我們的情緒可以探出頭來呼吸一下呢?我覺得絕對是有機會的。我們的生活當中的好朋友們,一定有機會,扮演那個主持人,我們會在向他們表露情緒的過程當中,能夠測量出一個生活當中的安全範圍,是我們可以順暢地表達我們的情緒的。
所謂可以交心的朋友,可以信賴的家人,什麼是交心、信賴?無非就是我們彼此可以托付我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