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E14 | 一個國際關系本科生開始做藝術:如何做一個藝術的小便池
1h 1min2020 AUG 14
詳細信息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4 | 一個國際關系本科生開始做藝術:如何做一個藝術的小便池 Introduction 一個中規中矩的理科生,為什麼會走上藝術之路? 假如畢加索本人把同一幅畫先后畫了五遍,還值錢嗎? 說白了,耐克的標志就是個對號,貝聿銘的金字塔也是一堆玻璃,杜尚的《泉》不過是一個小便池……那藝術應該如何理解? “我喜愛的”與“能賺錢的”,是否一定是同一件事情? 窮人家的孩子能搞藝術嗎? Speaker 尚澤,男,非典型設計師,非常規藝術家,自我定義中。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本科,藝術學雙學位。自由職業1年,創業2年,做過大公司的平面和品牌設計,也做過自創品牌的大理石工藝品,還嘗試過裝置藝術創作。 微信公眾號:無效輸出 個人網站:shangzewu.com Highlights *01:49 能賺錢的是“打法”,自己喜愛的是“活法”。如何讓兩者歸一,或者讓二者兼容,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偶然。 *09:00自己買自己的作品,“左右互搏”把價格炒上去,藝術家也是可以這麼“造”出來的。 *17:57 杜尚擺了一個小便池去參展,是因為他將當時藝術界固有的“體面”按在地上摩擦,這是現成品之外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