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是一檔由有文化電臺與Himalaya聯合制作的音頻節目,主播是來自北大的經濟學博士生Gareth。
在Gareth眼中,經濟學是看待生活的一種眼光和方式,而不是如大家所想諱莫如深的古板學科。
他認為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
他希望可以做一檔播客,通過和不同行業里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有意思的人對談,來討論經濟學和生活的關系。
他也希望這檔播客能像一檔綜藝,一臺相聲一樣,在輕鬆愉快中把盞言歡。
歡迎搜索“子非魚”,每週五一起聽聽經濟學吧。
E18 | 素質教育唯一的遺憾,是不教我們高考 Introduction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與Gareth同樣畢業於青島二中的張琳和曹檸,一起討論一個問題:素質教育vs縣中模式,高中教育到底該走怎樣的路? 本期節目的緣起是今年高考后發生的的“南京一中事件”:南京一中不加課、不刷題,直接后果就是當年中考數一數二的生源,三年后在高考中一敗塗地。 Gareth、張琳和曹檸的母校青島二中也同樣是一所以素質教育聞名的學校,而他們三個人卻分别走入了北大、清華和復旦。所以素質教育還是有希望的嗎?素質教育的親歷者和受益者,又是怎樣看待素質教育與縣中模式的對決的? Speaker 張琳,清華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 播客「讀書DJ」主播,巨有文化公司創始人 旗下綜藝“你次飯没”已實現億級播放。 曹檸,復旦大學新聞專業畢業 播客「鹹檸七」主播 修和書院聯合創始人 南風窗記者。 Highlights *03:56 在縣中非常開心地度過了初中三年,畢業后卻想到素質教育的高中看看。這種覺悟只能叫做“天啟”。 *09:01 小鎮做題家並不是一無是處。高考的成功表明,他們至少擁有“經過學習和訓練去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 *11:01 阿里為什麼不願意招北大清華的學生? *20:30 工具性強並不可悲。難點在於...
「經濟學的唯一講義是生活」 E17 | 當年跟韓寒拿同一個獎,清華畢業后她過的怎樣 Introduction 作家不都是很自由的嗎,為什麼還要找工作? 寫小說會陷入到作品中而無法自拔嗎? 很多人看不懂「百年孤獨」。為什麼大家只會感到“不明覺厲”,而不會認為“一派胡言”? 如果「平凡的世界」采用網文模式連載,書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如何區分“創新”與“胡扯”? 寫小說與做科研,底層上的共通之處是什麼? Speaker 修新羽,清華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一位學哲學的青年編輯,一位堅持寫小說的青年作家。 微信公眾號:修不好 知乎:修新羽 Highlights *01:30 對構成要素進行提煉,是一個作家創作過程的縮影 *06:36 文學編輯的工作 *14:53 「百年孤獨」為什麼是名著 *18:48 為什麼不去當記者 *28:41寫作固然需要沉浸式體驗。但有一些作家“總是在往自己的肚臍眼看”,於是看到的只有自己與身邊的犄角旮旯。 *36:07 網文的核心不在於網絡這個發布渠道,而在於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式創作。 *42:23 寫作和科研的工作狀態極為相似,底層原因在於二者都是自己當自己的老板。 *49:52 “勤奮”是觀眾施加給當事人的一種描寫和判斷;對本人而言,這其實只是...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6 | 跟知乎大V一起怒斥知乎——與「社會人科技評論」的一次合作 Introduction 本期節目由「子非魚」和「社會人科技評論」聯合出品。 漢洋是知乎老用戶了,本期我們將和漢洋一起探究一下為什麼知乎開始加速水化,為什麼一批又一批用戶開始「逃離知乎」?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知乎結構性衝突和各種「學」? 以及知乎是否「遲早藥丸」。 Speaker 漢洋,昨天晚上夢見和範偉一起錄播客。 播客:《社會人科技評論》 視頻:《怪物尚志MonsLog》 知乎:@MasterPa Highlights *00:01:17 為什麼知乎開始加速水化,很多人「逃離」知乎了? *00:03:36 知乎的產品設計包含了一種它早晚要完的悲劇命運? *00:10:23 知乎為什麼每次改版都是帕累托倒退? *00:17:41 知乎答主的反饋渠道是什麼樣的 *00:21:36 讚、喜歡的模式在經濟學上看是有底層問題的,和知乎無關 *00:24:55 如果知乎上鏈 *00:35:49 阿里一定要有餓了麼,但不一定要有知乎? *00:44:16 如果我是 MCN,我該如何營造知乎的某種「學」? *01:07:09 如果我們重新設計知乎 *01:09:37 如果知乎上市,你會買它股票嗎? Refere...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5 | 張玉環跟陳春秀應該被補償多少錢?——聊聊經濟學不能做什麼 Introduction 經濟學有什麼短板?經濟學不能回答什麼? 張玉環被關押27年,陳春秀被頂替没上成大學。國家該如何對他們進行補償? 諾貝爾獎如果進行拍賣、價高者得,還是諾貝爾獎嗎? 經濟學能否告訴我,明天該買哪只股票?能否告訴企業家,這款新產品該定價多少錢? Highlights *01:43 反向思考帶來的本期主題 *06:43 經濟學短板首先在於價值判斷 *13:11 客觀中立其實也是一種價值判斷 *15:31 經濟學無法定義目標函數:我是誰,我想要什麼 *20:39 經濟學在制定實際方案上也有其短板 *24:32 該給張玉環陳春秀什麼樣的補償才合適 *26:07 經濟學用武之地在規律性的趨勢的判斷上 *29:15 無論哪個學科,都要對自己的邊界保持警惕 References *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BGM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ROOK1E,J'san - pure imagination 主播:Gareth_C 視覺設計:Chancy 音頻編輯:Zhusd 音頻運營:六個大栗子 See Privacy Policy at https://art19.com/privacy ...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4 | 一個國際關系本科生開始做藝術:如何做一個藝術的小便池 Introduction 一個中規中矩的理科生,為什麼會走上藝術之路? 假如畢加索本人把同一幅畫先后畫了五遍,還值錢嗎? 說白了,耐克的標志就是個對號,貝聿銘的金字塔也是一堆玻璃,杜尚的《泉》不過是一個小便池……那藝術應該如何理解? “我喜愛的”與“能賺錢的”,是否一定是同一件事情? 窮人家的孩子能搞藝術嗎? Speaker 尚澤,男,非典型設計師,非常規藝術家,自我定義中。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本科,藝術學雙學位。自由職業1年,創業2年,做過大公司的平面和品牌設計,也做過自創品牌的大理石工藝品,還嘗試過裝置藝術創作。 微信公眾號:無效輸出 個人網站:shangzewu.com Highlights *01:49 能賺錢的是“打法”,自己喜愛的是“活法”。如何讓兩者歸一,或者讓二者兼容,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偶然。 *09:00自己買自己的作品,“左右互搏”把價格炒上去,藝術家也是可以這麼“造”出來的。 *17:57 杜尚擺了一個小便池去參展,是因為他將當時藝術界固有的“體面”按在地上摩擦,這是現成品之外的藝術價值...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3 | 經濟學家也聊「盜墓筆記」:「極海聽雷」為何終翻身 Introduction 同樣是盜墓小說,《盜墓筆記》和《鬼吹燈》有什麼區别? 《盜墓筆記》的所有影視化作品,為什麼一路撲街? 《重啟之極海聽雷》能幸免於難嗎?如果可以,它憑借的是什麼? 書粉如何評價南派三叔的IP變現之路? 韓寒和郭敬明,《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雙峰對峙是偶然還是必然? Speaker 羊毛筆,又稱追發際線的人,沉淪在低級趣味里的僵屍學者。 曾未來,又稱數月亮的人,一個什麼都看什麼都吃的喪屍型迷影選手。 播客:「僵屍有文化」 Highlights *05:54 《鬼吹燈》可以看作盜墓文學的基礎設施建設者。現有盜墓文學的種種基礎設定,幾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發端。 *16:30 南派三叔在文學IP影視化上的失敗,讓書粉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深度介入IP影視化的過程,以強關聯的合作方式換來了一路撲街。 *24:15 “十年之約”引發長白山的擁擠,一個文學IP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我們或許不應該把《盜墓筆記》看作盜墓小說,而是一部言情小說。 *29:48 市場很容易走向壟斷,市場也很容易走向...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2 | 選專業的詛咒:為什麼我總是干一行恨一行 Introduction 踏實、執著、自律,除了是優秀品質,會有什麼負面作用嗎? 我們都在追求成長,究竟什麼是成長? 除了自己的親身體驗之外,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去獲取信息、進而做出職業選擇? 都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走過怎樣的道路,才能到達光明? “處於並將長期處於”某種狀態,那這種狀態還會終結嗎? Speaker 陶晨毅,女,互聯網產品新人,風險投資新人,業余公眾號寫手。曾投身於K12在線教育創業和互聯網產品策劃。北京大學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其間gap一年。 微信公眾號:陶晨毅 知乎:陶晨毅 Highlights *08:48 “選擇”的必要步驟是舍棄,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如何舍棄。要丟掉賽道A,有的人只需要嘗試A1就可以,但有的人卻需要遍歷所有選項。 *15:27 “過猶不及”的規則對所謂的優秀品質也同樣成立,過度的踏實,過度的執著,過度的自律……最終會造就“正面品質的反面典型”。 *23:09 什麼可信,什麼不可信?如果我們只相信1:1的地圖,那世上除了親身經歷之外,就没有其他可信的信息。哪怕是王...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1 | 北大學生的求職焦慮:“我就像是一只没有跌過的股票” Introduction 從高考保送到本科畢業保研,一路行駛在“快車道”上怎樣的體驗? 尋找和體驗是有代價的,有些選項一旦錯過就不再。我們該在何時停止尋找? 從落后到反超直至最后勝利,黑馬的經歷是否一定是種幸福? 如果在認知上無法接受,是否可能在行動上做出改變? 我們該如何悅納自己的“變態”? Speaker Yini,女,北大西班牙語本科、金融碩士。正在被象牙塔驅逐,半只身子被踢進社會的女大學生一個。曾在中外媒體、風險投資行業實習。 微信公眾號:碎片筐 微博:Yini所見的Yin Highlights *10:45 一路行駛在快車道上是幸福的,但也有無儘的焦慮。焦慮的原因在於,自己不敢想象,一旦失去快車道后,生活會變成怎樣。 *16:06 黑馬的經歷並不一定讓人感到幸運,也有可能是一種噩夢。因為它會讓你深刻地認識到,從落后到反超再到最終勝利,后半程加速跑到底有多麼痛苦。 *25:54 過往選擇都收獲了最優結果,會讓人產生恐懼。好像一支股票從上市以來就没有下跌過,那一旦崩盤會是怎樣? *40:09 我們需要親近的...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10 | 命理學battle:同時出生的所有人,難道命運都相同? 提示:本期播客會涉及若干佛學、命理學詞彙,包括但不限於命盤、流日、著相、機緣、妄念、動心起念…… Introduction 紫薇鬥數排命盤時,所需信息包括出生的年月日時和性别。那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性别相同的人,命運都是一樣的嗎? 命理學所謂“大師”和“新手”的區别在哪里,同樣的信息,前者能夠解讀得更加精準? 如果命運不能被改變,算命的結論是否會消解鬥志? 下週有血光之災,就七天不出門;今年有破財征兆,就全都存銀行定期……如果命運可以被改變,那是否可以故意與算命的結論對著干? 理性主義、科學精神,究竟是否可以與命理學兼容? Speaker 瑜鴻,女,紫薇鬥數研習者。 Highlights *07:44 同時出生的人,或許會有類似的“綱”,但依然會有各自的“運”。 *10:12 以公式、編程的話語體系去概括命理學,已經過於“著相”。更好的理解方式,是放下原有的知識架構,用身體之知的方式去體會。 *18:44 命理學不是推理學或預測學,不以“準確猜測你的過去”或“準確預測你的未來”為目的。命理學的...
傳遞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應用,而非講授;了解經濟學的最好方法不是聽課,而是體驗。歡迎收聽子非魚。 E09 | 從山東高考狀元到小學數學老師:十八歲是他的人生巔峰嗎? Introduction 高考大省的文科狀元,為什麼兜兜轉轉若許年之后,選擇了小學數學老師這一職業? 從高考狀元到大學里的普通人,如何悅納這種“落差感”,又該如何繼續前行? “不要讓高考成為你人生的巔峰”,是不是每一個高考狀元內心的夢魘?八年之后再回首,當時的光環意味著什麼? 疫情中在線教育狂飆突進,富孩子和窮孩子各自得到了什麼?在線教育究竟是提升了教育公平,還是擴大了教育不平等? Speaker 侯志騰,男,山東省2012年高考文科狀元,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后前往青海支教一年,碩士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在讀期間有過幾段創業經歷,負責增長與市場。現從事在線教育行業,擔任小學數學主講老師。 微博:侯志騰 抖音:機智的侯老師 Highlights *06:48 很多人的人生軌跡都在兩個條線之間搖擺:自己的心之所向,以及家人、週邊和社會的期許。大部分情況下,這兩條路徑並不一致,於是個體就走向糾結、搖擺、迷茫、反復、自我懷疑。 *12:03 要把“落差感”當做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