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把刷子|"風口行業+前景崗位"認知系列47.【出海吧】東南亞電商實戰:本土化如何讓初創品牌首年GMV破3000萬?
1h 0minMAR 3
詳細信息
本期與東南亞電商創業者六一對談東南亞本土化電商實戰經驗,干貨滿滿。Show notes觀點也很突出,具體如下。 00:37市場選擇邏輯: o 東南亞優勢:競爭低、投入少,適合初創團隊;歐美門檻高(合規/成本),但利潤空間大 o 國家優先級:印尼(人口2.7億,最大市場)→泰國(品牌驗證)→馬來/越南(次發) 02:02主流平臺特點: o Shopee/Lazada:貨架電商主導(70%+份額),規則透明,新手友好 o TikTok:興趣電商增速快(年增100%+),需本土主播/內容團隊,生態未成熟 o 與國內差異:東南亞電商發展階段滯后5-6年,用戶習慣偏線下,客單價低 09:33選品策略: o 從供應鏈資源出發(如COSI依托義烏供應鏈),非盲目跟爆款 o 細分品類結合平臺數據(如TikTok增長類目),兼顧利潤與品牌定位 21:58賣貨模式對比: o 傳統貨架:穩定但內卷,流量成本為國內50%(ROI更優) o 直播電商:需“本土人貨場”,內容質量低制約轉化,短期難盈利 34:23物流與客服: o 物流:本土倉時效可控(3天內達),跨境小包3-7天,基建成熟 o 客服:依賴本地團隊(語言/文化隔閡),非24小時服務(例:泰語翻譯難題) 41:27團隊搭建: o 核心能力:供應鏈資源(國內統籌)+本土化運營(海外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