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有深度
8min2022 JUL 20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歡迎收聽雪球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財經有深度,雪球,國內領先的集投資交流交易一體的綜合財富管理平臺,聰明的投資者都在這里。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內容叫從固定資產投資看我們經歷過的大時代,來自微進化ing。2005年時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約44%,之后逐年走高,固定資產投資額從2010年的241414億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596501億元,同期其占GDP的比例從58.5%大幅增長到80.2%,而其中2015年高達81.5%。基礎設施、房地產及由此激發的制造業投資同頻共振,創造了中國奇跡,也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奇觀。而從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2020年GDP的比重來看,美國、歐元區、日本、加拿大和印度分别為21.38%、21.89%、25.30%、23.26%和27.09%,同期中國這一比值為42.88%。2021年,中國GDP規模為114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額為55.29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8.34%。儘管消費已經成為經濟的主導因素,但投資占比仍然遠高於發達國家,未來怎麼演進,是值得投資人研究的大趨勢,也會深刻影響行業企業的未來。一、波瀾壯闊的固定資產投資史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從2000年的3.3萬億,持續高速增長到2017年的64萬億,期間增長約20倍。其中基礎設施、房地產以及由此帶來的制造業投資是主因,這個過程不僅是中國經濟的起飛、中國故事、中國特需的主要體現,也是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的歷史性時期,對中國、對全球經濟政治,各國百姓生活帶來了歷史性的巨變。引用2014年的數據,當年中國經濟剛剛突破10萬億美元,確消耗了全球60%的混凝土,46%的鋼鐵,48%的銅,49%的煤,54%的電解鋁,50%的鎳……美國基建高峰上世紀70年代就基本結束了,從2013年以來9年時間又過去了,按上圖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估算,推測又消耗了3個20世紀美國的水泥等建材用量。這便是中國需求,曾經一度被發達國家指為中國威脅論的理據之一,引發了全球大宗商品漲價和通脹。細究投資史,回看2006年時,固定資產投資剛剛邁上10萬億臺階,2008年4萬億大概相當於當年投資總量的23%,這個增量及其帶動社會投資確實將2009年、2010年、2011年的經濟直線拉起,並將2011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抬升到了31萬億。后面就是PPP,2014-2015年繼續暴增,然后就是棚改、供給側改革和房地產去庫存,2017年登頂64萬億,隨后逐步萎縮到55萬億左右,再未新高。好在這幾年經濟轉型升級亮點頗多,消費逐步接力,經濟才没有失速,不過,總的認知是,再要想搞4萬億,不僅没有那麼多能產生現金流的優質項目,而且4萬億的體量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必將越來越弱。二、固定資產投資未來向何處去先看宏觀,假如2030年前中國GDP增長率維持4-5%,2030年可增長到150-180萬億,而投資占比假設降低到與歐美相當的20%左右,則對應的每年新增投資規模只有30-40萬億元,假設基建狂魔繼續,按30%估計,也就是45-54萬億,未來投資增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零增長、負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階段性為負也没有什麼好奇怪的。再看分部,2022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7萬億,其中房地長7.2萬億,基礎設施9.3萬億,這兩塊很難有新的突破,房地產不說了,鐵公基按2035規劃,每年的投產有限,也難以拉動,逐年萎縮也是可以預期的。未來會形成一個類似與發達國家的市場,新建項目極少,更多的是更新改造基建需求。三、固定資產投資萎縮對股票投資意味著什麼以下純屬瞎蒙,中長期作為提醒自己選行業選股的參考。1.公用事業對公用事業來說,基建高峰過去,倒還不是壞事,現金流會變好,有錢還債負債率會下降,疫情幾年剛好也夠慘。但不好的是政策和企業運營機制難以把握,說免費就免費了,提價不易,哪怕負債率高企,很多時候也成了全社會低成本運行的依賴。不能一味對標資本主義的公用事業。2.房地產行業房地產行業永遠會存在,但量增價漲的長週期大時代結束了,目前正在還債,未來看長期需求底部出現后,也許會有好的企業,好的細分板塊可以托付。反正投資這麼多年,一直看不懂,也一直未介入,因為拉過房地產的數據(參見:房地產:我們到底處在哪個階段-數據與真相https://xueqiu.com/7355827634/110503748),不僅一直對房地產悲觀,對整個投資鏈條的行業企業一直回避。3.基建行業市場萎縮總不是好事,海外市場有,但一是太小,二是變數多,2-3%的淨利率、高企的負債率。2021年建築業5283萬人,減少了84萬人,連續3年減少。此外,還有建築業相關的農民工5800萬人,背后的家庭没有1億,也有7000萬吧?没有新的市場,5000萬工程師,5000萬農民工生計都不會好過,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儘早考慮轉型才是正途。智能建造有實質進展,對企業來說可能是好事,對就業來說就一定是壓力。4.建材行業比基建行業還是要好點,基建的商業模式太差了,很難有護城河。但怎麼看都難言利好,逆水行舟,擠壓式競爭,只對極少數沙漠之花相對友好,特别是高負債的企業,没有核心技術,成本又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