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
52min2022 JUL 7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茶館是最早的中央廚房,茶館曾是人們的 WeWork,茶館之於晚清民國的年輕人們,也一度是巴黎左岸咖啡館般的存在。 但現在,中國城市街角更多的卻是咖啡館。 咖啡館是年輕人的,茶館是長輩們的;咖啡館是全球化的,茶館是「過時了的」。當這樣的印象逐漸厚重,我們不禁疑問:作為曾經中國最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茶館會被取代嗎? 歷史學家王笛向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的細節。舊時成都平原的燃料很貴,鄰里就把熬藥燉肉的罐子放在茶館里的老虎灶上,充分利用熱量,因此那時的人們擇茶館而居,就像今天的我們沿地鐵買房。100 年前,茶館老板把「休談國事」 的牌子掛在牆上,與喧鬨的客人們「撇清關系」 ;20 年前,老人不買茶,只是坐在茶館里擇黃豆芽,一晃就是整個上午。 在咖啡館不斷占領城市的當下,茶館自有其生存之道。岷江的水、成都的井、竹黃色的桌凳,它們不僅組成了茶館,也組成了我們從未遠離的歷史。但在當代生活中,它是否會重新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間? 本期人物 徐濤,聲動活潑聯合創始人 王笛,澳門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主要話題 [04:27] 為什麼中國的茶館南多北少 [09:36] 燉肉、熬藥,茶館曾是「中央廚房」 [13:40] 茶館提供了一個「低成本」聊天空間 [16:54] 在東西方的不同之外,還有很多相同值得關注 [19:03] 「勿談國事」 [30:32] 全球化的咖啡館與被標簽化的茶館 [33:21] 茶館會屬於年輕人嗎? [42:41] 再給茶館些時間,讓它走進生活 [43:53] 從茶館到互聯網,什麼是好的公共空間? 延伸閱讀 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 王笛:那間街角的茶鋪 茶館、日常生活與社會交往:對20世紀后期成都茶館業的實地觀察 相關節目 #174 當擴張不再是城市的唯一出路 #155 網紅建築?公共空間?當杭州有了一座城市 使用音樂 Book Bag-E's Jammy Jams 幕后制作 運營:Yao 設計:飯團 監制:達達 后期:可特 實習編輯:Venus 關於節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視角,用發問來探索世界。 關於我們 聲動活潑的宗旨是「用聲音碰撞世界」,致力於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思考養料。 我們還有這些播客:聲東擊西、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樂部、泡騰 VC、商業WHY醬、跳進兔子洞 歡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體上與我們互動,搜索 聲動活潑 即可找到我們 期待你給我們寫郵件,郵箱地址是:ting@sheng.fm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 打賞 支持或把我們的節目推薦給一兩位朋友 歡迎加入聲動胡同小社區! 也許你知道「聲動活潑」辦公室在北京二環內的胡同里,事實上我們也有一個線上的「聲動胡同小社區」。成為社區會員,你可以收到一週不少於三次的來自「聲動小郵筒」的郵件,同時還可以參加我們各種各樣的線上和線下活動,或者是一些有趣的遊戲。 點擊這里即可了解社區氛圍。我們期待你加入這個虛擬胡同社區來支持我們,並和我們一起親近交流,和有趣的人進行「碰撞」,收獲新知、友誼並看見更大的世界。 國內用戶(年付):加入聲動胡同小社區 海外用戶(月付):加入聲動胡同小社區 期待你的加入!Special Guest: 王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