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中國通史》精讀 | 中國歷史細講4呂思勉原文/緒論第二章/我國民族的形成
13min2020 MAR 13
詳細信息
呂思勉先生原文:我國民族的形成 民族和種族不同。種族論膚色,論骨骼,其同異一望可知。然歷時稍久,就可以漸趨混合。民族則論語言,論信仰,論風俗。雖然無形可見,然而其為力甚大。同者雖分而必求合,異者雖合而必求分。所以一個偉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難。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堅強與否,可以決定國家的盛衰。 一國的民族,不宜過於單純,亦不宜過於復雜。過於復雜,則統治為難。過於單純,則停滯不進。我們中國,過去之中曾吸合許多異族,因為時時和異族接觸,所以能互相淬礪,采人之長,以補我之短,開化雖早,而光景常新。又因固有的文化,極其優越,所以其同化力甚大,雖屢經改變,而仍不失其本來。經過極長久的時間,養成極堅強的民族性,而形成極偉大的民族。各民族的起源發達,以及互相接觸、漸次同化,自然要待后文才能詳論,現在且先作一個鳥瞰。 中華最初建國的主人翁,自然是漢族。漢族是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粵江流域漸次發展的。古代的三苗國,所君臨的是九黎之族,而其君,則是薑姓。這大約是漢族開拓長江流域最早的。到春秋時代的楚,而益形進化。同時,沿海一帶,有一種斷發文身的人,古人稱之為越。吳、越的先世,都和此族人雜居。后來秦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