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學炒股

從零學炒股

  • 概覽
  • 聲音
概覽
himalaya
255 聲音

炒股没有方法論?選的股票始終不儘人意?點擊此處鏈接加入我的XIMI團,超實用的實戰課程免費學,還能與我近距離互動交流!學習我的選股思路,相信你一樣可以成為韭菜收割機!


從零開始

由簡入繁

循序漸進

傳授股票投資的點點滴滴...



(節目已登記版權,未經允許,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 作者:股票小生黃的的

查看更多
聲音
255聲音

我們用了兩期內容學會了分時圖中的三種趨勢,也就是上漲、下跌和橫盤趨勢。今天我們來學學如何在這些趨勢中實現“T+0”操作。首先,如果你面對的是橫盤趨勢,我的建議是不要交易,有人或許認為橫盤的特點是上下震蕩,在這期間高拋低吸才是正確的做法。其實不然,分時走勢不同於日線的k線走勢,它的波動過於敏感,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不要在橫盤震蕩時進行買賣操作。如果要交易,儘量在上漲或下跌趨勢中進行。為了方便講解,接下來我會用上漲趨勢舉例說明:我在文稿中放了對應的圖片,大家先看一下文稿中的圖1,根據上期教的內容,我們能判斷出圖1的股價為上漲趨勢,這個結論從開盤30分鐘后就可以判斷出來。開盤30分鐘,該股的均價線朝著斜上方運行,此時我們就可以判斷該股全天可能會持續的上漲,如此一來我們就有了套利空間,我們可以選擇順向做T、也就是先買后賣的操作。問題來了:趨勢確定好了,買賣也決定了,但具體應該怎麼買呢?從圖1的走勢來看,最佳買點一定是剛開盤的那一刻,因為那是全天的最低點,可問題是股價剛開盤時没人能判斷出接下來的的趨勢,在那個時候買入幾乎等於“買彩票”。記住我上文提到的順序:先去判斷股價的趨勢,再去決定如何做T,如果趨勢都還没確定,后面的交易又如何進行呢?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出發,該股科學的買點應該是圖中的A點,原因有兩個:第一,在A點之前你有充足的時間判斷該股的趨勢,根據上期的說法,股票開盤30分鐘后你就要判斷其趨勢,把趨勢判斷出來后再去決定如何做T。第二、趨勢判斷好之后,后面還有很長一段的走勢,為何非得在A點買入呢?答案是利用了均價線的支撐原理,而A點剛好是第一次回靠均價線的時機。當股價形成上漲趨勢的時候,股價一定會在均價線上方運行,而此時的均價線在下方會對股價形成支撐,在A點買入正是利用了這一技術原理。當你第一時間判斷出股價為上漲趨勢的時候,切記!不要著急追高買入,而是要有耐心的等待回調,回調時借機買入遠比你追高來的安全。具體回調買入的時機可以參考下方的均價線,股價無限接近均價線時都是買入的好機會。買入后等待股價反彈,股價反彈后再找個高點賣掉,就成功實現了T+0操作。至於具體的賣點大家没必要過分糾結,理論上只要賣的比買的貴就可以,因為是日內交易,你没必要太在意差價的多少,這種執念反倒會害了你。做T本身就是風險很高的投機行為,這種情況下還過分的追求高差價,無疑會把風險累積的更大。另外,股價回調到均價線附近時為買點,於是有很多新手會好奇:“股價和均價線的距離是多少才算是附近呢?”...標準答案我也不知道,股市中也没有標準答案,尋找標準答案的人反倒是笨蛋。回調的時候買、本意是想告訴大家回調時買入遠比追高買入更具成本優勢。其實圖中的A點、B點、C點都是很好的買點,而三個買點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股價回靠到均價線附近才出現了反彈,所以你在任何一個點買入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后我再說一個知識點:“如果買入后股價没能反彈,而是跌破了均價線該怎麼辦?”我的回答是減倉止損,把你買入的數量再減掉,此時你要勇於承認這是一次失敗的T+0,同時要做出止損的操作,不要把接下來的生死留給運氣,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都那麼好運,而且這種僥幸心態會讓你形成習慣,這種習慣會進一步加重你的投機心態。(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上期說過如何用分時圖中的均價線判斷趨勢,判斷方法非常簡單:觀察均價線的變化,如果均價線橫著走,說明股價為橫盤趨勢,全天大概率是橫盤震蕩的走勢。如果均價線朝著斜上方運行,說明股價為上漲趨勢,全天大概率是波段上行的走勢。如果均價線朝斜下方運行,說明股價為下跌趨勢,全天大概率是波段下行的走勢。總之一句話:因為股價的波動比較敏感,所以看股價判斷趨勢有一定的難度,而均價線反映的是均價,線條波動較為平緩,所以用均價線判斷趨勢會更加準確。上期我們學完了橫盤趨勢,今天我們來學一學另外兩種趨勢:也就是上漲趨勢和下跌趨勢。大家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圖片,圖1為上漲趨勢,圖2為下跌趨勢,兩張圖的均價線都能很好的反映股價的趨勢。以圖1的上漲趨勢為例:股價為波段上行的走勢,但是由於股價波動較為敏感,身處當時的場景你會很難判斷這一趨勢,但是大家仔細看看圖1的均價線,均價線朝著斜上方緩緩走高,波動極小、走勢也很平滑,你很容易就判斷出股價為上行趨勢,如果股價不是上行趨勢、均價也就没理由緩緩上漲。反之、理解圖2的下跌趨勢也是一樣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判斷漲跌趨勢后,接下來就是本堂課的重點,以上漲趨勢為例:如果你能判斷出股價全天為上漲趨勢,接下來該怎麼做其實不用我說你也明白,可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在第一時間判斷趨勢?傻子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下判斷的時間越早越好,這樣后面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操作,但是過早的下判斷又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剛開盤2分鐘你就斷定全天為上漲趨勢,這種過早的判斷很難保證其準確性。對此我的建議是開盤30分鐘后是最佳的判斷期,先讓股價運行至少30分鐘,之后你再做出相應的判斷。如果開盤還不到30分鐘、走勢會存在很大的變數,市場中的買賣方還在激烈的博弈中,你很難斷定哪一方會取勝進而決定全天的走勢,所以開盤30分鐘內只管看、不要動、也不要輕易下判斷,等過了30分后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下具體的判斷,也就是判斷全天到底是上漲趨勢還是下跌趨勢?從經驗來講,開盤60分鐘內都能大致判斷出股價的趨勢,但過早的判斷又會失去準確性,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開盤30分鐘后做出判斷最為合適。說到這又會引出另一個問題:判斷的時間是有了,但判斷的具體方法又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觀察股票前30分鐘的均價線變化,這期間如果均價線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跡象,你就可以斷定股價全天大概率是波段上行的走勢。我們以圖3為例:箭頭所指的位置大概是上午的10:00鐘,開盤剛過30分鐘、這期間股票的均價線呈現出很明顯的上漲跡象,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前預判股價全天的走勢,也就是波段上行。如果你持有該股票,接下來的時間你可以堅定的繼續持有,甚至找機會加倉做t也是不錯的選擇。相反,我們再來看一下圖4,很明顯圖4為下跌趨勢,箭頭所指的位置大概是上午的10:00鐘,從開盤到10:00大概過去了30分鐘。按照經驗、過了30分鐘我們就可以下判斷。從圖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該股前30分鐘的均價線是明顯的下跌趨勢,這時候我們可以判斷股價全天走勢為波段下行。如果你有做t的需求,你可以找機會先賣掉一部分倉位,然后再找低點接回、完成高拋低吸。最后說兩個重點:第一,上文提到的30分鐘后下判斷是大致的時間段,大家不要死板的記住結論,投資不是做數學題,它没有絕對標準的答案。具體什麼時候下判斷需要因情況而定,只是從經驗來看開盤30分鐘后下判斷比較合適。第二、判斷股價的趨勢很容易,方法我剛才也教過,但是切記!一切都是基於概率的判斷,不要天真的認為每次判斷都能萬無一失,這世上也没一哪種方法可以做到絕對的預判,希望新手們能科學的看待這些問題。(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從今天起進入到技術分析篇的講解,分析篇的講解順序和技術篇大致相同,只不過從認識技術變為了分析技術。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關於個股分時圖的分析,注意!我說的個股分時圖,不是大盤分時圖。在個股分時圖中有一條黃線、也就是均價線,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條均價線。因為是均價線,所以它能很好的反映股價運行的趨勢,而趨勢又是短線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環。但這里我要說明一點:因為今天講的是分時圖層面的分析,而分時圖僅代表股票當天的走勢,所以分析結果也只針對股票當天的走勢,未來幾天怎麼走跟今天的分析不發生任何關系。接下來說正題:通過分時圖中的均價線我們能判斷股價當天的趨勢,而趨勢又分三種,分别為上漲趨勢,下跌趨勢和橫盤趨勢。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橫盤趨勢的判斷以及對應的做法。股價每分每秒都在波動,對於新手來說光看股價的波動很難判斷其趨勢的變化,而看不懂趨勢成了新手們被割韭菜的主要原因。股價的波動過於敏感、的確很難判斷趨勢的變化,這時候均價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體現的是均價,所以均價的波動一定會比股價平緩很多。平緩的均價線有助於我們判斷股價的趨勢,不信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案例:文稿中的圖1是某只股的分時圖,藍線代表的是股價,黃線代表的是均價。想象一下:如果你只看股價線的話,你能判斷出該股是橫盤走勢嗎?如果我用手將后半段走勢遮住,你能通過前面的股價變化判斷接下來是橫盤震蕩嗎?我相信對於新手來說很難做到這一點,以為新手的盤感比較弱,面對波動敏感的股價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時候你就需要均價線的幫助,也就是圖中的黃線。你能很清楚的看到黃線一直在橫向移動,而這種狀態幾乎貫穿了全天,我即便用手遮住圖片的后半段,也不影響你對橫盤的判斷。均價線一直走橫線就說明股價是橫盤震蕩的趨勢,更嚴謹一點去講:正因為股價是橫盤震蕩,所以均價線才會橫著走。不同於波動敏感的股價,因為均價線體現的是均價的變化,所以它不會反映出股價細微的波動變化,而這一點反倒成了一個優點。所以當你看到均價線開始橫著走的時候,你就可以判斷當天的股價大概率是橫盤震蕩的趨勢。這期間股價會有波動,但整體會圍繞均價線來回反復,就像圖1一樣。相反,在斷定股價是橫盤趨勢后,如果某一時段的股價脫離均價線太遠,你就可以做出反方向的預判。比如股價向上脫離均價線太遠,后面你可以判斷股價會回落。當股價向下脫離均價線太遠,后面你可以判斷股價會反彈。事實上,圖1剛好就是這樣的走勢。另外再說一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面對這種橫盤趨勢我們要不要進行低買高賣的交易呢?我的答案是謹慎交易,如果你對自己的短線很有自信的話,可以選擇高拋低吸的操作,不過對於多數人我還是建議不要輕易去買賣。原因有兩點:第一,橫盤趨勢的重點在於橫盤,橫盤意味著當天的股價不會有明顯的漲跌變化,所以你没必要在中途冒著風險去吃差價。第二、雖然是橫盤震蕩,如果是寬幅震蕩那還好說,因為震蕩幅度越大說明潛在的利差也就越大,比如圖1那樣。不過橫盤震蕩很多時候也會是窄幅震蕩,如果是這樣你就完全没必要去交易,比如圖2那樣,上午的振幅較大,但到了下午幾乎没有振幅可言。雖然都是橫盤趨勢,但盤中的波動幅度不一樣,如果出現的是窄幅震蕩,你的交易很難吃到到利差,相比你所冒的風險這點利潤跟本不值一提。那麼問題來了:通過均價線可以判斷橫盤震蕩的趨勢,那有没有辦法可以判斷是寬幅震蕩還是窄幅震蕩呢?答案是没有辦法...所以在没有足夠的能力前,不要輕易的在橫盤趨勢中進行操作。(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試盤也是主力的一種手法,就如字面意思一樣,試盤就是測試盤面的意思,主力通過這種手段去了解買賣方的意圖、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主力操盤一只股票,其背后的邏輯都是心理戰,在這場戰役中資金可以理解為彈藥,彈藥充足勝率就高,而戰術則體現在心理層面....一只股票不僅有主力一個玩家,除了大量的散戶之外還有其他主力在里面,要想花最少的成本達到最終的目的,那就需要揣測對手的想法,而“試盤”就是一種手段、一種揣測對手意圖的手段。舉一個有趣的例子:你面前有條河、你想遊過去,但聽說河里有食人魚,你為了證實這一點朝河里扔了一塊肉,你這種行為就是在“試盤”,肉還在說明没有食人魚,肉不在說明的確有食人魚存在。主力試盤主要是為了測試兩種力量;一種是拋壓盤的力量,一種是承接盤的力量,為了方便講解接下來就用拋壓盤舉例說明:大家還記得之前講過的洗盤流程嗎?主力為了拉升股價,會通過洗盤的方式逼迫低成本持有股票的人賣出股票,只要這些人賣掉了手中的股票,主力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拉升股價。但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主力怎麼知道賣出股票的人都是低成本持倉的人呢?假如主力在5元附近開始洗盤,其目的是為了讓1元持倉的人賣出股票,但結果都是4元持倉的人賣掉了股票,這就意味著真正低成本持倉的人並没有選擇大量賣出、或者說賣出的數量没有主力預想的多,那麼剩下的人在面對股價拉升時一定會產生強烈的賣出意願,到時候主力拉升股價會面臨很大的壓力。主力拉升股價就需要花錢買股票,而這個過程中如果賣股票的人太多,就會對主力形成拋壓,所以在拉升股價前主力一定要確保拋壓盤的數量足以承受。主力洗盤過程中如果低位持股的人大量賣掉了股票,那麼后期的拋壓盤數量就會減少。相反、如果洗盤時低位持倉的人賣出的數量很少,那麼剩下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今后的拋壓盤。但是問題來了;股市中的買賣並不是實名制,主力洗盤的目的是為了清理掉低位持倉的人,但最終的結果其實連主力自己也不知道,這時候主力就需要試盤來驗證其洗盤的結果,比如在股票集合競價時大幅拉高股價,如果股價能順利拉高、說明賣盤較少,說明拋壓盤較少。連續幾天嘗試這種操作,就能大致得出拋盤較少的結論,說明主力前期的洗盤較為成功,也說明大量低位持倉的人在洗盤時賣掉了股票。相反,主力集合競價時大幅拉升股價,但發現總有大量賣盤出現使股價回落,嘗試多日后都是同樣的結局,這說明拋壓盤的數量比較多,前期洗盤没有洗干淨、也就是低位持倉的人没能大量洗出局。主力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拉升股價,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無功而返,要麼價格拉升不到理想的高度,要麼同等高度下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成本。現在你可以回想一下平時的炒股過程,你是不是經常在集合競價中看到股價突然飆升?但等到開盤時卻出現了大幅回落的情況?這種現象没準就是某個主力試盤導致的結果。當然,主力在交易過程中試盤的方法也有很多,這些等拿到日后再講。另外,我上文說的內容都是測試拋壓盤的例子,向下測試承接盤也是同樣的原理。當主力吃飽喝足的時候就需要出貨、也就是賣出股票兌現,而這時候主力要測試承接盤的力量、也就是買盤的多少。主力要出貨當然希望承接盤越多越好,否則他想賣也賣不掉,這時候主力也會通過試盤來試探的買方的力量,確保買方足夠多、承接力度足夠強,此時主力才會大量出貨賣出股票,而那些承接盤還有一個酷炫的名字:叫接盤俠。(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洗盤也叫做洗籌,是主力機構的一種操盤手法,這種手法被人們稱為洗盤。主力洗盤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拉升股價的中途想辦法將低位持倉的籌碼洗掉,逼迫他們賣出手中的籌碼。再通俗一點講;主力想讓那些低位持有股票的人在中途賣出股票,讓這些人賣掉股票就是主力的目的。為了這個目的主力會將股價走勢搞的很難看,讓人誤以為股價有下跌的風險,這時候低位持股的人會受到驚嚇,認為價格會下跌、進而賣掉手中的股票。這時候你可能會有幾個疑問:主力洗盤的目的是為了讓低成本持有股票的人賣出股票,但這個目的達成后又能給主力帶來什麼好處呢?答案是方便主力進一步拉升股價!換句話說:主力今后想進一步拉升股價,但是拉升股價都需要冒一個風險:那就是要克服賣方的拋壓。拉升股價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買買買,買的足夠多、價格就會漲。但是别忘了,買賣的強弱不是由一方決定的,而是對比出來的。或許主力買的很多,但如果賣方賣的更凶猛,那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股價非但没漲,甚至還會下跌。如此一來,主力該花的錢一分没少花,但股價卻没能如期上漲,很顯然這將是一次失敗的操盤。那麼問題來了:主力應該怎麼做才能阻止賣方過度的拋售股票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想明白哪些人最容易賣掉股票?這個問題稍加思考就會有答案,答案是誰的利潤高誰的賣出意願就更強烈!那誰的利潤高呢?答案正是那些低成本持有股票的人,或者說低位持有股票的人也可以。因為這些人的成本很低,所以面對股價持續的上漲肯定會產生比其他人更強烈的賣出意願,而這一部分人正好成為了主力今后要面對的對手盤。主力拉升股價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這些人的拋壓,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主力會想辦法讓這些人提前賣出股票,只要這些人賣掉了股票就能解除今后拉升股價時的最大威脅。最后我們舉個例子加深一下理解:假如一只股從1元漲到了5元,而在5元的基礎上主力打算進一步拉升股價,初步打算是拉升到10元。假如你當初在1元時買入了該股票,當價格漲到5元時你可能還没有太強的賣出意願,但是當價格繼續上漲,漲到6元,7元乃至到10元的時候,你的賣出意願肯定會越來越強烈,因為你的持倉成本非常低,導致同樣的漲幅下有著比别人更多的利潤。重點是、在低位持倉的人不止你一個,可能還有很多其他人,而我作為主力一定要讓你們提前賣出股票,否當我繼續拉升股價時你們一定會紛紛賣出股票、變成我的對手盤。當我的對手盤、也就是賣盤變多的時候,價格拉升就變得異常困難。所以我會在拉升股價前讓股價先產生劇烈的波動,讓走勢看起來不太樂觀,如此一來,在1元附近持倉的人可能會提前賣出股票,至此我的洗盤成功結束。假如我選擇股價在5元的時候開始洗盤,讓股價走勢變得非常難看,而1元成本持倉的你剛好在5元附近賣掉了股票,至此我成功將你洗出了局,今后我會在5元的基礎上繼續拉升股價,而你將不再對我產生拋壓風險。當然了,我在5元附近洗盤時也一定有人會在5元的時候再買進來,你可能會好奇這些人難道不會在后期賣出股票、影響我拉升股價嗎?答案當然是會,但他們不是最大威脅,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成本是5塊錢....跟1塊錢成本的人相比,他們的賣出意願會弱很多,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假如后期我將股價拉升到了6塊錢,你覺得后期最有可能出賣的人是誰?是成本5元的人還是1元的人?答案當然是1元持倉的人...因為當一個人的利潤越大、他的賣出意願就越強烈,不過現在我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在1元持倉的人已經被我洗盤出局了...(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因為成本決定著企業的利潤,投資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有人問你:炒股的時候如何確定成本?請問你會怎麼回答?你可能會說買入價就是成本價,比如一只股10元,你買進去后成本就是10元,今后股價跑到10元以上你就會盈利,股價跑到10元以下你就會面臨虧損。這麼說只對了一半,買入價的確是成本價,但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只買一次,比如股價10元的時候買入,等股價跌到8元的時候再買入一次,請問這時候你的持倉成本是多少?我猜你會毫不猶豫的說是9元,取10元和8元的平均數是9元,所以你的持倉成本就是9元。然后我們繼續加大難度,假如你分别在股價10元,8元,5元時買入了股票,請問你的成本又是多少?數字變多了,但算法依舊很簡單,只需要求出這三個數的平均數就可以,答案是7.67元,公式為(10+8+5)÷3=7.67元。公式很好理解,你需要將每次買入的價格想加然后除以買入的總數,因為你總共買入了3次,所以最后要除以3。以上方法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接下來我們繼續增加難度。上面的例子中我們默認為每次買入的數量是相等的,所以計算起來非常方便,但現實中你不可能每次都買入相同的數量,或者說、有些時候必須要買入不同的數量才能快速的達到你的目的,但如果每次買入的數量並不一致,那麼又該如何計算持倉成本呢?比如你在股價10元時買入100股,然后在股價8元時買入300股,請問此時你的成本是多少呢?我先說答案,答案是8.5元,你的成本是每股8.5元。算法跟上文一樣,只不過多了買入的數量,我們只需要加上這些數量就可以。先用10元x100股=1000元,這是你第一次買入時花費的總金額。然后用8元x300股=2400元,這是你第二次買入時花費的總金額。然后用1000元+2400元=3400元,這是你兩次加起來總共花費的金額,專業點講叫總持倉市值。然后用3400元÷400股=8.5元,3400元是你持有的總金額,用總金額除以你總共持有的股票數量、也就是400股,得出的答案就是每股的成本價、也就是8.5元。8.5元就是你的持倉成本。最后我把公式完整的說一遍:(10元x100股+8元x300股)÷400股。記住這個公式,無論你在任何價位買入了任何數量都可以算出你的持倉成本,不要每次買入后都憑感覺去猜成本,更不要因為害怕算不明白所以每次都買入一樣的數量...這些都是小學算術題,所以說知識不分貴賤,有些人覺得知識無用,只是因為他的工作中用不到這些知識罷了...其實計算成本的過程交易軟件會自動幫你計算,你每次買入后生成的成本價都是計算后的結果,今天講這些一是為了讓大家理解背后的原理,因為好的老師不光教結果更要教背后的原理,這樣才有助於打開思路,一通百通。第二是因為投資是講究策略的遊戲,很多時候你要提前規劃買賣,根據所有的可能性你也要提前做好改變成本的準備,所以你需要學會計算成本的方法。因為軟件只有在確定買入后才會計算這些,而買入前需要你自行計算,這樣你才能提前制定週密的計劃,明白應該在什麼價格上去買、又該買多少數量,而不是事后再去關注成本的變化。(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有些公司不僅在A股上市,還有可能在H股上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港股,而還有一部分公司即在A股也在H股上市,這就導致同一家公司發行的股票在不同的股市中流通交易,那麼面對這種情況你會不會產生一種疑問:“這家公司的股價在不同的市場會有怎樣的差異呢?”比如說,該股在H股市場的股價與A股的股價相比會有怎樣的差異呢?哪個市場的股價會更高?又高出多少呢?我們把這種對比方式稱為“H/A股溢價率”,但是請注意、如果你是港股的投資者,你看到的一定是“A/H股溢價率”,因為這時候H股成了被比較對象,而A股是比較對象,所以A股是“分子”,H股是“分母”,你需要將A股的價格拿來跟H股做比較。而我們作為A股的投資者,H股是比較對象,我們需要將H股的價格拿來跟A股做比較,所以H股成了“分子”,A股成了“分母”,而叫法也變成了“H/A股溢價率”。當然了,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有這項數據,正如上文所說;只有同時在A股和H股兩地上市的股票才有這項數據,不具備這個條件的話你也找不到“H/A股溢價率”。然后我們來講講H/A股溢價率的算法。算法很簡單、就是用H股的價格減去A股的價格,然后除以A股的價格就可以。如果你是港股的投資者,你看到的就是A/H股溢價率,算法就變成了用A股的價格減去H股的價格,然后除以H股價格就可以,但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彙率。A股市場用的是人民幣計價,而H股是用港元計價,所以對比的時候需要換算彙率。比如你是A股投資者、看的是H/A股溢價率,這時候你需要將H股的股價換算成人民幣,然后用剛才的公式計算即可。如果你算的A/H股溢價率,你需要將A股的股價先換算成港元的價格,然后用上文的公式計算即可。你不用覺得麻煩,因為這些流程都由系統來完成,當你看到數據的那一刻已經是系統計算好的結果,我只是帶你了解一下流程。然后我們再來看看實際案例;老規矩、對應圖片我放在了文稿中,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圖中是招商銀行的股價,準確的點是招行A股的股價,價格為39.50元,同一時間招行H股的股價是48.10港元,該股的H/A股溢價率為4.019%,說明該股H股的股價比A股要高出4.019%。如果你看到的是溢價率為負數,那說明H股價格要低於比A股價格。以上結果就是用上文中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先將招行的H股價格換算成人民幣,然后用H股的價格減去A股價格,最后除以A股價格,得出的結果就是H/A股溢價率。講到這兒很多小聰明們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同一只股票在不同的市場產生了差價,這是不是意味著有利潤可賺呢?答案的確是這樣,但又不是你想的那樣...其實A股和H股始終存在一定的溢價,但這個溢價並不高,多數股票的溢價率都在正負10%以內,所以當你看到百分之幾的差價時,千萬别以為機會來了...這種投機行為很可能成為一個笑話...但如果你看到某一階段兩地的溢價明顯大於10%時,短線還是能做到有利可圖的。比如某只股A股的價格出現了10%的漲停,這時候對應的H股很可能會漲超10%,因為港股没有漲跌停板制度,所以在A股市場受限的漲幅,很有可能會在H股上繼續釋放、進而出現超過10%的漲幅,這時候你交易港股就會產生更高的利潤空間。當然了,同樣的邏輯反過來理解也是一樣,你也可以通過H股的表現去理解A股的價格,我教給你們的方法有限、但思路是無限的,就看你們如何去變通。(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學會了“T+0交易”的內在原理,今天來講講做T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注意!今天講的內容非常重要,尤其是經常做T的人更應該認真聽講。把我今天要講的注意事項銘記在心,今后做T的過程中就能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風險。我認為做T有兩個注意事項第一:做T過程中不要出現空倉的階段。做T是日內交易方式,交易週期很短,買和賣都要在當天進行,而在買賣過程當中有時會出現短暫空倉的情況,尤其是做逆向“T+0”的時候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而這種情況也會帶來一定風險,做T時應該及時規避。接下來舉例說明一下;假設你提前持有200股股票,當天你想進行先買后賣的順向“T+0”操作,於是你在盤中再次買入了200股,此時共持有400股,當你買入后股價開始出現拉升,達到某一高點后你又將200股賣出,至此你成功完成了一次“T+0”操作。以上是順向“T+0”操作,順向做T不會出現我上文說的空倉情況,但逆向“T+0”就會面臨短暫空倉的窘境。繼續用剛才的例子:假設你提前持有200股股票,當天你想進行先賣后買的逆向“T+0”操作,於是你在盤中先賣出了200股,然后等股價回落時再買回200股,至此你又成功完成了一次“T+0操作。但是請注意!股市中没有神,當你做T失敗的時候,你就要考慮策略的科學性。在剛才的例子中你先賣出了200股,然后又買回了200股,但是注意,在買回來之前你處在空倉的狀態,而這個狀態就成了風險隱患。想象一下:如果你賣掉200股之后股價没有回落,該怎麼辦?如果股價没有下跌反倒出現了上漲,你就會面臨一個窘境:那就是要以更高的成本再買回來...這就是空倉帶來的弊端。正確的做法是:你可以先賣掉100股,然后等股價回落時再買回100股。如果賣出后股價没有回落反倒出現上漲,至少你還有100股在里面吃肉。以上問題是很多新手會犯的錯誤,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吃到差價上,但卻忘了背后所要冒的風險。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做T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中途空倉的情況,否則一旦猜錯了走勢,你將會變得非常被動。第二:做T時要確保買賣數量一致。做T是日內交易方式,你的目的是為了吃到股票當天的差價,所以不要把做T的風險留到第二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你應該確保買賣時的數量一致,以避免出現加倉或減倉的情況。接下來還是舉例說明;假設你提前持有200股股票,你決定當天要做先買后賣的“T+0”操作,於是你在盤中再次買入了100股,等股價拉升后再賣掉100股。你會發現;你賣出的數量等於前面買入的數量,買賣的數量保持一致,這麼做是為了保證最終的倉位不會發生變化。你在做T前持有的倉位是200股,那麼做T結束后也應該保持200股才對。為了保證做T前后的倉位不變,所以盤中買賣的數量一定要相同。如果買賣的數量不相同,做T就變成了單方面的加倉或減倉。比如你買入100股,但事后卻賣出了200股,買賣數量不對等,這導致你的底倉發生了變化,底倉變少了100股,這就變成了減倉行為,而不是做T。反過來理解也是一樣,底倉是200股,但做T后如果底倉變多了,那只是單純的加倉,而不是做T。有時候因為判斷失誤人們會做出錯誤的決策,比如賣出后發現股價没跌反漲,這時候人們會心存僥幸,認為第二天股價會有下跌的可能,於是盤中賣掉的股票没有再買回來,此時你會發現“T+0”交易早就變了味~它不再是日內交易,而是變成了四不像...所以無論做T成功與否,你都要在當天收盤前把空缺或多余的倉位處理掉,以保證底倉數量不變。(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在A股市場有一種特殊的交易玩法,叫做“T+0”,也被股民稱為“做T”,這也是一種短線玩法,而且操作週期非常非常短,是日內交易方式,也就是在當天進行買賣進而賺取差價的方式。說到這兒你有没有產生一個疑問?在當天進行買賣在我國A股市場好像行不通,因為A股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也就是當天買的股票最早也只能在第二天才能賣掉,如此一來又如何在當天實現買賣呢?難不成有些股票可以不受T+1制度的約束嗎?答案當然不是,T+1交易制度是整個A股市場的交易制度,所有股票的交易都要遵循T+1制度。制度不是我們能改變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在當天實現買和賣的操作。在美股或港股市場實行的都是T+0交易制度,也就是當天可以不受限制的買賣,若我們利用某些手段也可以在當天實現買賣的話,這種方式就像極了T+0交易,所以A股股民才將這種玩法稱之為“T+0交易”,不過這個“T+0”是帶引號的。講了這麼多一定會有人好奇,到底如何在當天實現買賣?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利用倉位。決定做“T+0交易”前,你需要提前持有股票在手里,這部分倉位作為底倉要始終留著,等到合適的機會做T時,你可以利用這些倉位實現日內交易,接下來我舉個例子解釋一下:假設你提前持有某股票200股,該股今天開盤時的股價是10元整,你認為該股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有上漲的可能,於是你在10元的價格上又買入了200股,此時你共持有400股。隨后股價開始上漲,在盤中漲到了10.5元的位置,你認為這是當天的賣點,於是在10.5元的位置又賣掉了200股,當你賣出后股價如你所願的開始回落,收盤又回到了10元的位置一切都結束后你會發現一個問題,你持有該股的倉位還是200股,更之前一樣没有任何變化,而股價從開盤的10元到收盤的10元,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但你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吃到了在盤中出現的差價,也就是那0.5元的差價,這就是“T+0交易”的魅力。有人會好奇為何在當天買入200股之后還能在當天賣出200股?原因很簡單,后買入的那200股是新買的,但賣出的200股卻是提前就持有的,也就說最初的200股在今天之前就已經買好、一直拿到了今天,所以這部分股票我可以隨時賣出。有了這部分底倉做基礎,我就可以在某一天實現日內交易,不再受到T+1制度的約束。想像一下,如果我在空倉的前提下買入了上文中的股票,買入的價格還是10元,但后期股價即便漲到了10.5元我也無法選擇賣出,因為我没有提前持有底倉,而當天買的股票又無法在當天賣出,所以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股價來一波過山車,然后又回到原點,盤中出現的價差也跟我没有任何關系。綜上所述:我們口中的“T+0交易”是一種利用倉位的手段,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T+0,利用這種手段可以在當天實現買和賣的操作,所以才被人們稱為“T+0交易”。另外再教大家一個小知識點:在當天先買后賣的操作叫做“順向T+0”,相反的、在當天先賣后買的操作叫做“逆向T+0”。比如股價漲到了10.5元的位置,你認為接下來的時間股價會出現下跌,於是你先賣出了200股,等股價跌到10元的時候,你又買回來了200股,這種先賣后買的行為就叫做“逆向T+0”操作,你學會了嗎?(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股票漲速是很常用的一項數據,很多短線投機客都會參考這個數據來達到篩選股票的目的。股票漲速、顧名思義指的是股票漲跌的速度,注意!我說的是速度,而不是幅度,有些人會將漲跌幅度和漲跌速度相混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舉個例子:我跑了100米,小明也跑了100米,這叫“漲幅”,我和小明的“漲幅”是相同的。我跑100米用了10秒,小明跑100米用了15秒,很明顯、奔跑相同的距離(幅度)我用了更短的時間,這就說明我的速度比小明快。所以速度的概念很好理解,單位的距離誰用時短、誰的速度就快,或者單位時間誰跑的距離越遠,誰的速度就快。反過來理解股票漲速也是一樣的道理,相同的漲跌幅,誰用時最短誰的速度就快。不過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每只股票都有漲跌兩個方向,而且同方向上的漲跌幅度也不一樣,這意味著確定漲跌幅后對比時間的做法並不可取,或者說這種算法很麻煩,效率比較低。田徑比賽中,每個運動員奔跑的距離都是一樣的,只需要計算時間就能求出速度的快慢。但股票市場可没法讓每只股票“奔跑”一樣的距離,每只股的漲跌幅都是不同的,隨機的。這就意味著先確定距離(漲跌幅),然后再對比時間的做法並不可取。於是系統采用了更高效的方式,也就是先確定時間,然后對比相同時間內漲跌幅的大小,這樣同樣可以求出漲跌速度。這就好比田徑賽場中,所有人都在同一時間開跑,而當裁判停止計時的時候,所有人又在同一時間結束比賽,最后計算哪個運動員奔跑的距離最遠,就能求出速度最快的那個人。股票的漲速就是用這種方式計算的,也就是計算相同時間內誰的漲跌幅最大,漲跌幅最大的那個說明該股的漲速最快。具體公式為:用當前的股價-過去幾分鐘前的股價,然后再除以幾分鐘前的股價。接下來舉個例子計算一下:假如某只股五分鐘前的股價是10元,五分鐘后的股價是10.1元,它的漲速為(10.1-10)/10 x 100%=1%,1%就是該股的漲速,準確的說是該股“五分鐘漲速”,因為我們算的是5分鐘內的漲跌幅變化。如果你把時間週期擴大到十分鐘,那就用剛才的方式計算十分鐘內的漲速即可。以前很多軟件算的都是五分鐘漲速,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越來越追求實時的數據,導致現在很多軟件中漲速都是實時的,不過背后的算法都是大同小異,只不過把時間從五分鐘縮短到一分鐘,乃至幾十秒,這樣能更好的觀察股價實時的變化。這種算法得益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算力的提高,相比之前、計算機可以做到計算更多的內容,按照這個趨勢發展,現有的很多數據在未來也會得到改善,數據的展現會變得更及時,也更繁瑣...最后讓我們看一下股票漲速的圖片案例:文稿中的圖片就是股票的漲速榜,它是用漲跌快慢做出的一個榜單,漲速也是用百分數來表示,數值越大說明該股漲速越快,如果你看到的漲速是負值,說明那是跌速,也就是下跌的速度,你學會了嗎?(內容已登記版權,翻版必究!)

123...26
常見問題
  • Himalaya 是什麼?
    喜馬拉雅國際版,Himalaya 是一款有聲書 App,旨在為全球華人的終身學習提供隨時、隨地、隨心的全新聽書體驗。成為會員,即可以暢聽站內 100,000+ 海量會員內容。
  • Himalaya VIP 有什麼權益?
    你僅需花費每日低至 0.16 美金,就可以立即暢聽 100,000+ 全球銷量超百萬的暢銷有聲書,每週聽一本爆款新書,還有更多預售新書等著你!另可獲得每月 5 張免費體驗卡贈親友的福利,等同於贈送 1 張年卡的價值。
  • 我怎麼享受免費試用?
    現在訂閱 Himalaya VIP 即可享受至少 7 天的免費試用! 免費試用期內,無需付費即可免費暢聽會員包中的全部內容,包含 100,000+ 全球銷量超百萬的暢銷有聲書,和世界名校教授的原聲英文課程。
  • 我該怎麼使用優惠碼?
    在 Himalaya 首⻚選擇「開啟免費體驗」註冊完成之後, 輸入「優惠碼」選擇申請,支付成功後即可開啟 Himalaya VIP 內容免費暢聽權益!
  • 可以在哪收聽?
    Himalaya 提供你隨時隨地想听就听的服務, 可以下載 Himalaya APP 使用手機享受服務,同時也支持網頁版登陸在電腦上享受暢聽服務。
  • Himalaya VIP 的價格是多少?
    Himalaya VIP 採用連續訂閱的模式,按月訂閱價格為 $11.99/月;按年訂閱價格為 $59.99/年。每天僅需 0.16 美元,讓耳朵隨時隨地步入擁有 100,000+ 書籍你的專屬圖書館。
  • 我不想訂閱了,要如何取消?
    通過網頁端訂閱如何取消?
    你可以 點擊這裡 取消訂閱。 在試用期內取消訂閱,則不會自動續費;如果你已經成功續費後取消訂閱,則下個扣款週期不會自動續費。
    通過手機端訂閱如何取消?
    你可以在iTunes/Apple或Google Play設定中取消訂閱。在試用期到期前48小時取消訂閱,則不會自動續費;如果你已經成功續費後取消訂閱,則下個扣款週期不會自動續費。你可以通過以下連結找到如何取消訂閱的詳細資訊:Apple Store取消訂閱方法  Google Play取消訂閱方法

與Himalaya一起

每天15分鐘
在碎片的時間裡,學習一個知識點;通勤時、家務時、運動時,隨時隨地暢聽
每週1本新書
優選最新最熱暢銷書,資深編輯精心挑選榜單佳作,只聽有價值的好書
每年10大系列
商業財經、歷史文化、親子育兒,同系列好書好課一網打盡,帶你深入探究一個主題
app store
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