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幕天使誤落人間而演繹的絕代風華與赫本相遇,用優雅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
她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傳奇一筆,是那個黑白年代的夢 幻記憶。她是《羅馬假日》里的一抹淺笑,是《修女傳》 里的清純脫俗,是《蒂凡尼的早餐》中揮之不去的溫柔, 是驚豔全世界的《窈窕淑女》,也是永遠的《謎中謎》……
有人說,她是誤落人間的天使。她的美屬於整個時代, 她的優雅被譽為永恒經典。
她,就是奧黛麗 ·赫本。
奧黛麗·赫本(1929-1993)是一位出生於比利時的英國女演員、時尚偶像和慈善家。她被公認為電影史上最具魅力和優雅的女星之一,以其迷人的外貌、優雅的氣質和出色的表演而聞名,成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一顆明星。
赫本對時尚潮流的影響尤為深遠,被譽為“自然與美的化身”,至今她的服裝款式仍被無數人推崇並喜歡。
她的性情異常溫和,像是時刻在衝你微笑,當你注視著她的眼睛時,就挪不開,會被她那獨特的魅力所吸引。
媒體評價她影響並改變了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的審美與時尚潮流。
《VOGUE》將她評為“世界時尚名人”第一名。
《ELLE》將赫本評選為“有史以來最美麗女人”第一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誕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貴族后裔家庭,父親是一名英國銀行家,母親是男爵之女,家族譜系可以追溯到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
小時候的她曾經生活地無憂無慮。但在她6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她和母親,這對她來說,是“一生中最大的創傷”。父母分開后,赫本跟著媽媽回到荷蘭的娘家。
二戰期間,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視為第三帝國的敵人,財產被占領軍没收,赫本與媽媽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她倆一連幾個月只能躲在黑漆漆的地下室,靠草和蕪菁充饑。多年來,因為食物匱乏,赫本只能以鬱金香球根為食物,餓了就喝水。長期的營養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戰后赫本與母親來到英國倫敦,邊打工邊繼續在芭蕾舞學校深造。1948年,由於没錢交學費,奧黛麗·赫本回到荷蘭,出演她的她的銀幕處女作《荷蘭七課》(Dutch in Seven Lessons),在片中扮演用英語和荷蘭語向觀眾講解的空姐,正式成為電影演員。
她的演藝生涯始於1948年,當時她出演了紀錄片《荷蘭七課》。
1954年,赫本在影片《羅馬假日》中首次擔任女主角,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同年,她還因舞臺劇《美人魚》獲得了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
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眾多,每一部都展現了她獨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演技。
憑借《羅馬假日》這部電影,她獲得了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蒂凡尼的早餐》影片中的時尚造型和精湛演技,使她一度成為永恒的時尚偶像。
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經典,如同一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她短暫而絢爛的人生軌跡,成為人們嘖嘖稱讚的焦點。
她的美,不僅在外貌,更在於內心那份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純真、優雅、韌性。
遺憾的是由內而外美到極致的奧黛麗·赫本,婚姻並不幸福。
兩次婚姻都令她感到痛苦和悲傷,甚至絕望。
為了做一名好妻子,她甚至自願放棄自己的事業,回歸家庭,她的卑微和討好並未贏得丈夫的尊重,照樣在外找女人。
美豔動人近乎完美的她,即便使儘渾身解數,卻仍未得到她想要的幸福。
幸而她遇到一位摯友,紀梵希。
紀梵希和赫本的關系始於1953年,26歲的紀梵希第一次見到24歲的赫本。
紀梵希為赫本精心設計各式各樣的戲服。
最著名的是《龍鳳配》中的造型,讓兩人名聲大噪,皆大歡喜,並成為時尚界的“黃金搭檔”。
退出熒幕后,她投身慈善事業。1989年,她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幫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足跡遍及埃塞俄比亞、蘇丹、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孟加拉等亞非拉國家,為孩子們呐喊、呼籲和募捐。
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1988年奧斯卡人道獎頒授予她。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電影一樣燦爛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