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即如焚香,誦持可致超然
《晚晴集》是一部全景展現弘一大師才情與風骨,一生體悟和學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歡迎訂閱收聽。
一個人出家為僧,為何能引起軒然大波?只因此人並非凡俗。
桐達李家三公子,正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 出家前,李叔同是富貴鄉里的風流公子,是聞名遐邇的藝術家,是萬人景從的教育先驅;出家后,他舍棄榮華,六藝俱廢,苦行持戒,成為一代高僧。
弘一法師的一生,真奇中見平淡,平淡中出真奇。既有轟轟烈烈,又有閒淡和釋然,那份入世雄姿和出世雅態,常人難以企及。 大師從始至終,都有著“閒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饑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的淡定,有著“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修為。
弘一法師圓寂后,他的遺著《晚晴集》啟發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心靈。
《晚晴集》字字珠璣,精選自浩瀚的佛家經典,是弘一法師一生反復研讀的精華語錄。 本專輯正是對《晚晴集》的解讀,希望聽眾朋友們能夠從中看到人生百態,參透黃粱一夢的的可笑;能夠了解人生的際遇各有不同,學會自我開悟。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法師,號晚晴老人,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民國時期著名高僧、藝術家。曾參加南社活動,廣收弟子,對中國近現代文化、藝術影響巨大。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家、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先后培養出了有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儘的精神財富。他是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别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儘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弘一法師出家后律己甚嚴,再興律宗,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近百年來,弘一法師的藝術與禪學吸引著人們尋找他傳奇一生的答案。也許,答案就在《晚晴集》中。
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儘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主編推薦:
李叔同佛學經典中的人一禪意一。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用佛學經典開解現實人生,品一段佛語,養一片佛心。
《晚晴集》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命運”之書、“生活”之書、“悟道”之書。解讀《晚晴集》,解讀李叔同,解讀我們的人生。 《晚晴集》乃弘一法師敘就,洋洋百句,清幽致遠,精微細密,上不遺天地之大,下不舍蠅螻之渺,意廣被不可測度,情深蘊豈可圈點,然妙章須人宣,湛法依文傳,少農仁者,具慧眼,識智燈,博古通今,久培善根,與晚晴若珠櫝,聞晨鐘暮鼓悟華嚴妙智,侶芒鞋緇衣參淨業蓮花,解讀“晚晴”可謂精微,用心良苦,護念得彰,其志如如,其心如如,其言如如。
內容提要:
《晚晴集》是弘一法師墨寶,里面抄錄佛家格言101條。是弘一法師手邊常備之物,我們通讀《晚晴集》,可以破譯弘——生的傳奇,對我們自家做人相當有益處。 晚晴之說源自李商隱的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集中抄錄格言101條,是100+1之意,隱藏精深禪理:一百為圓滿,圓滿之外,别有一道。具體這“一道”是什麼,自家體悟。
末法時代,歧說遍地,信眾之中也多是只認金裝不認佛,怎樣辨别歧說,只有從真經入手。讀經本來就是重要的修行,把真經讀透,自然有了眼力,有了悟性。真經俱在,自當用真經說話,而不是道聽途說、人雲亦雲。 讀經與傳經,功德無量,佛經多有所載。本書即為弘一大師集結佛經之精華,講解也以佛經為本,對弘一大師的每句摘錄,儘力求之於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語境貫通作解,凡有旁證,也多自佛典而出。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一個人。學生豐子愷:紅塵浪里他是極認真的,孤峰頂上他也是極認真的。作詩、填詞、書法、作畫、篆刻、音樂、演戲,無一不精,造詣高深,他注定是要成為傳奇的。
弟子傅彬:先生體態,平靜寧謐,慈和親切,但望之卻莊嚴可敬... .在他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藝術熏陶之下,全校四五百個學生,凡是有藝術天分的,他們的天才無不被充分發揮出來了。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
弘一法師的得意弟子豐子愷: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 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豐子愷談起老師出家的緣由:他怎麼由藝術升華到宗教呢?當時人都詫異,以為李先生受了什麼刺激,唿然"遁入空門"了。我卻能理解他的心,我認為他的出家是當然的。
蔣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兩種,一種是生離,一種是死别。
本書是對《晚晴集》中禪家人生的闡釋,是對弘一法師的獻禮。
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