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422天。過了一個年,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今天我們來聊點什麼呢?我發現最近網上很流行一個說法,說近大遠小的透視不是由焦距帶來的,跟焦距無關,只跟距離有關。我們以前都認為是廣角鏡頭透視明顯近大遠小比較厲害,超廣角更厲害,而長焦鏡頭里邊近大遠小就不明顯了。怎麼現在有那麼多人義正言辭的說是跟距離有關呢?其實這個說法還真有一定的道理,今天的知識點可能會稍微有點難度,我們一起來用邏輯推理一下。 近處的車窗大,遠處的車窗小 © 葉梓 首先什麼是透視呢?就是近大遠小就叫透視,近大遠小越明顯,我們就說透視感明顯,近大越小越不明顯,那個背景没有變小或者是變小的程度小,我們就認為透視感不明顯。按照經驗確實是在使用廣角超廣角的時候,近處的東西變大很厲害,遠處的東西變小的很劇烈。 廣角鏡頭下,狗尾巴草明顯近大遠小 © 葉梓 放大中間的部分(上圖紅色區域),發現狗尾巴草大小没有明顯區别 © 葉梓 但是如果我們做個實驗的話,我們拿一張廣角鏡頭拍的照片,然后裁切出中間的一小塊放大來觀看,你會發現其實在遠處這個廣角鏡頭拍的照片,它也没有什麼近大遠小,遠處的在前面的物...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2421天。 Mac上的原彩顯示開關 iPhone上的原彩顯示開關 昨天我在學員群里面看到學生在討論一個問題,問蘋果的電腦、蘋果的手機里邊有一個功能,叫做“原彩顯示”,到底要不要開呢?先說答案,作為普通的攝影愛好者或者攝影師,我們都應該要打開原彩顯示。為什麼呢?因為打開原彩顯示以后,我們看到的色彩會更準確一些。有的同學可能有意見啊,說不對啊,不是說原原彩顯示一打開畫面就會發黃嗎?唉,會發黃,但我們看到的反而是正確的色彩。 偏黃的室內燈光(右)和偏藍的室內燈光(左) © 葉梓 怎麼回事呢?其實我們看到的屏幕的色彩不僅是跟屏幕本身的色彩有關,還時時刻刻會受環境光線的影響。舉個例子,如果你在一個白光下看一個顯示顏色正常的屏幕,那麼你看到屏幕上的白顏色應該也是白色的。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偏藍的光線下,咱們有很多這種家里的節能燈、日光燈管都是有點偏青偏藍的顏色的,這種偏藍的白光下,再來看這種正常顏色的屏幕呢,你就會發現它的屏幕顏色會偏黃一些。為啥呢?因為你的眼睛會主動的去適應環境光,就整個屋里的光都偏藍,你眼睛又適應了這種藍光,那你看到的屏幕就整體上偏黃了。如...
掃碼關注我的視頻號 上午10點直播間學攝影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420天。 寒假已經開始了,我們正在北京自駕回湖南的路上陪大家早自習。你發現了嗎?隨著我們的學習越來越深入,大家在互相探討攝影的時候,聊攝影的時候,就不免要用到一些專業詞彙,這些詞彙能幫助我們快速的了解對方正在說什麼,這個時候呢咱們就有必要對你說的詞彙進行一些簡單的定義,來以防你、說的跟我說的没有說到一個線上去。比較常見的一個容易誤解的容易混淆的攝影的詞彙是紀實攝影、人文攝影和街拍這三個詞,今天我們就簡單的梳理一下這三個詞到底有什麼區别。 首先呢這三個詞都是一種對攝影的分類的詞彙,但是這三個詞所采用的分類方法並不相同。 © 葉梓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其實是街拍,因為街拍嘛(Street Photography),在中英文的原意中它都很清晰的說明了就是在街頭拍攝的照片叫做街拍,那麼你到室內拍的照片它可能就不算了,你離開街道,你跑到深山老林里拍的照片,它也肯定不算街拍。這街拍很容易被識别,它是一個地點上的分類。 © 葉梓 人文攝影呢,我把它看作為一種對拍攝的目標的分類。只要你的拍攝對象是與人類文明相關的,那都可以算是人...
早安,我是晏飛,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419天。 vivo X200 Pro 圖片來源:vivo官網 前段時間拿到了一臺vivo的X200 Pro手機,它的長焦鏡頭有一個特别的功能是帶有微距功能的,這個功能其實也是去年2024年各大廠商的旗艦機都新加的一個功能,利用這個功能能夠拍出來非常不一樣的效果的畫面,所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麼是長焦微距呢?咱們可以簡單從字面意思上先理解一下。長焦大家都知道,就是可以把遠處的物體拉近,對吧?比如說遠處有一個大象,本來我們肉眼看著挺小的,你用長焦就可以把它拍大,把它占滿整個屏幕。微距呢也很好理解,就是你可以離被攝的物體更近的去拍攝,那肯定的你離的被攝物體更近,那拍出來的東西它就變得越大。所以長焦加微距它就是可以把物體放大再放大,對吧?可以簡單這麼理解。 © 田中達也 把長焦微距玩的特别好的有一個攝影師叫田中達也,他是一個日本的攝影師,他就特别擅長拍這種微距鏡頭下的小人國效果。他會把我們生活中一些看似普通的物體微距一放大,就變成了另外一個小人國力的世界。比如說他可能會把我們常見的玉米在他的鏡頭里就變成了超市里的貨架,一個一個的玉米粒好像就是擺在貨架上一個一個的商...
掃碼關注我的視頻號:葉梓玩攝影,上午10點直播間學攝影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481天。 今天上午直播的時候,我有提到要抓拍人物,然后就有不同的同學都提出了同一個疑問說:抓拍照片會模糊唉,該怎麼辦?這個事一句兩句還真講不清楚,因為所謂的模糊這件事,它本身有很多種可能性,我們得一個一個去排查,看看模糊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能解決它。 被攝物體運動造成的模糊 © 葉梓 比較常見的,比如說對方運動速度很快,他在跑步,他在飛翔,那我們拍出來照片不是那麼的清楚,有一點模糊的痕跡。要解決這種模糊呢,我們就得提高快門速度來拍照,用高速快門,用一個很短的時間片段來凝固他的動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快門速度夠快,他不管多快的事物,在畫面里都會是被凝固的清晰的樣子的,它凝固的是一個時間的極小的片段。 手抖造成的模糊 © 葉梓 但是我們還有另一種模糊,跟這個模糊是類似的,就是在手比較抖的時候,手機没拿穩的時候,它也會產生一種畫面的模糊。因為你的手在晃動,手機里拍到的事物,包括那些風景啊、遠山啊、房子啊,它都在劇烈的移動,就像是那些快速走過的人、快速飛過的鳥一樣,他們也會產生一種模糊。那...
掃碼關注我的視頻號:葉梓玩攝影,上午10點直播間學攝影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2417天。 在做抖音、視頻號的短視頻教學的這些年里面,我真的有好多的感悟啊。以前覺得自己講的課挺好的,適合所有人,后來發現自己講課方法還可以有很多改進。比如說有的時候我們有好幾種方法去達到一種視覺效果,這個時候我們就得從最簡單的開始教起,而不是從我們最熟悉的功能開始教起。 拉高小太陽增加曝光補償 © 葉梓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說你用手機去拍一個人,如果這個人的臉太黑了,你會怎麼做呢?如果你用慣了相機拍照,那你反應應該很快,你馬上就會說:增加曝光補償啊,就是把手機里那個小太陽往上拉,讓畫面變亮就可以了。聽上去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是實際上它已經算是比較靠后的一種解決辦法了。在曝光補償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他的臉亮起來。 少拍/不拍天空,可以避免臉黑 © 葉梓 首先,第一個方法是去掉讓他臉黑的原因。比如說這個人的身后有很多的明亮的天空啊,有太過刺眼的探照燈啊,或者是落日遮在他身后啊,這都很容易讓他臉變得太黑。我們可以儘量避免拍攝天空,多拍一些地面、樓房、城市的街道或者是紅...
掃碼關注我的視頻號:葉梓玩攝影,上午10點直播間學攝影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2416天。 壞掉的SD卡 © 葉梓 我有一個新的經歷想分享給你聽,或許你未來能用得上,或者其實你已經碰見這種問題了。我們都知道SD卡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放在拍攝設備里的存儲裝置,它很薄,它很小巧,所以也廣為流行。SD卡並不便宜,如果速度再快一點,容量再大一點,價格其實是非常貴的,但是很可惜,它的外觀的結實程度其實並没有跟它的價格相匹配。SD卡看著是一個方方的片片,感覺很難壞,但其實它的邊非常的薄,在這個觸點——也就是所謂的金手指的中間還有一些小小的這種隔斷。這隔斷也是非常薄的,很容易發生斷裂,尤其是把卡插進相機的那一瞬間,其實卡殼和相機內部的結構之間還會形成一些這種機械結構的交互。有的時候一不小心,這卡的外殼就斷裂了,一旦發生卡殼的崩斷,那麼這個卡就有可能插不進相機了。 昨天晚上我就遭遇了這麼一種情況,因為急著要錄視頻,所以搗鼓了半天,這卡還是插不進相機去,我也不敢硬插啊,萬一插進去了又彈不出來該怎麼辦呢?昨晚的事也算是被應付過去了,今天早上起床我再看這張卡,心里有點不是滋味,我心想這卡它也没壞啊,...
早安,我是哢圖攝影教育中心的講師星明。今天我來回答一下忘憂草同學之前在早自習下方的留言提問。他說之前家庭聚會在包廂里拍照人臉偏黑,問合影光線要怎麼選? 背景有白牆和光源,人物偏黑 © 星明 因為没看到圖,我只能猜測一下,很可能他的拍攝環境是背后有一面白牆或者有非常明亮的光源。比如哢圖深圳攝影會21年的年會現場就是這樣,合影的時候有一個巨亮的屏幕在身后。那麼通常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呢,我們有反復提到過一個口訣就是白加黑減。也就是在拍攝這種畫面里有大量的白色或者明顯的光源的時候,要在相機測光正常的參數的基礎上,加曝光補償。如果不加,那麼畫面就會按照相機的算法把整個畫面的亮度降到18%灰的亮度,那人呢自然就偏黑了。 那麼怎麼解決呢?我這里提供三種思路供大家參考。首先,在手上没有閃光燈進行補光的時候,除了應用白加黑減的原則拍攝時加曝光補償以外呢,我們還可以注意儘量避開背景中的白牆或者比較強烈的光源,我們轉到另一個方向或者另外找一個背景來拍。 與此同時呢,如果包廂里的燈就在人的頭頂,這也是包廂里面很常見的環境,那這樣對於人物來說就是個頂光,拍起來也不太好看。這時候如果有空間的話,合影的人可以往后退兩步...
關注我的視頻號:葉梓玩攝影 上午10點直播間學攝影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414天。 如果讓你給一個攝影初學者講攝影課,你會先講哪一課呢?我來說說我的心路歷程。 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在最開始做攝影教學的時候,我會先教怎麼去使用器材,相機課就教怎麼使用相機,手機課就教大家怎麼使用手機。這種教學可以滿足一部分人群的需要,他們好奇自己的器材怎麼用到極致,不要浪費花在器材上的每一分錢。不過它也有明顯的短板,就是上這種課是比較無聊的,你一直在學按鈕、按鈕、按鈕。其實你對於到底怎麼去實操仍然是一頭霧水,或者說是越學越亂了,因為按鈕越多,你就越不知道在現場應該使用哪一個。 © 葉梓 后來我改進了我的教學方法,我會先教同學們學審美方面的知識——構圖、光線和色彩。這種教學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幫助人快速建立信心,畢竟構圖一改,色彩一變,畫面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先幫同學拍出漂亮的照片,然后再去根據需要來學會使用手機相機里的那些按鈕,這種教學方法感覺會更順暢一些,也更少人放棄,更多人能堅持。 © 葉梓 直到后來我又發現啊,原來先學構圖還是不對。很多同學一直在抱怨說...
大家好,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413天,我是哢圖攝影教育中心的講師李明。 這幾天在整理照片,看到幾張合照特别感慨。其實我不是很喜歡拍合照的一個人,我覺得很刻意,平時開心就好,但回頭看很多時候那些合照反而是特别印象深刻的。那天聚會有什麼人,大家做了什麼事,去了哪里,誰和誰吵架了,誰和誰玩的特别開心,拍這個合照的時候誰最不配合……一看到合照這些記憶就湧上心頭,情感來了,不要浪費,那就借著這股勁兒,跟大家分享一下聚會合照需要注意些什麼。 先說聚會合照和一般的會議合照有啥不同。一般會議性質的合照都是商務屬性的、會議屬性的,是提前安排好的,流程如何安排,怎麼站,誰先站,誰站C位,怎麼安排最不拖遝、拍出來效果最好……這些都是要提前考慮的,尤其大型的、公開的、關注度比較高的活動。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了,你不安排好就有可能造成一場輿論災難。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聚會合照相對簡單一些,但也更注重細節一點。如果控場能力強,大家也都習慣讓你折騰,那你是可以架三腳架,擺相機,慢悠悠的喊茄子,然后拍一張合照。但聚會場合其實大多大家都會隨性一點,不太那麼喜歡這種儀式感,走流程。 有一段時間聚會我很不喜歡...